原韬雄
【资料图】
6月1日,连续几天的阴雨后,天终于放晴了。西安市临潼区零口街道三府村村民雷争放看着正在自家麦田里来回穿梭的收割机,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今年种了6亩多麦子,眼看着该收了,天却一直下雨,你说愁人不愁人。现在天刚晴,收割机就来了,可算有救了。”这几天雷争放时刻盯着天气变化,天气刚放晴,村上就迅速组织抢收,“天气预报说明天还有降雨,收回去的麦子要赶紧烘干、晾晒,防止霉变发芽。”
“为了抢抓时间,针对辖区地形特征,我们目前组织了小麦联合收割机21台,其中履带式收割机2台。现在就是要跟时间赛跑,跟雨水赛跑,抓紧抢收,人歇机不歇。”当前正值麦收关键时期,零口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彦武和街办党员干部全部来到田间地头,带领群众因地制宜,抢抓时机,加快麦收进度,全力开展三夏抢收。
“小麦一天不到手,管理一天不放松。目前已经收割1800亩左右,雨停后力争在一星期之内大头落地。”王彦武介绍,街道党工委统筹域内资源,街办联合各村组干部、志愿队等深入田间地头、生产一线,及时对辖区内抢收情况进行动态上报,并开通“三夏”热线电话,收集大家在机收作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加强日调度、日研判,帮助大家解决作业中的困难,做到应收尽收、应收快收,最大限度减少农民群众损失。
“我们组织农技人员奔赴田间地头实地研判是否具备抢收条件,实时加强农机调度,提前做好抢收准备。”零口街办农业科科长柳雪茹介绍,为确保每个家庭、每个田块粮食“颗粒归仓”,零口街办提前排查摸清各村小麦种植面积,特别是对老弱病残等缺乏劳动力的家庭,积极组织志愿服务队、互助小分队等方式,为困难家庭和缺劳力家庭提供应急抢收服务。
为保障群众小麦晾晒场地需要,零口街道将村内广场、空地、学校操场、企事业单位院内的空地作为晾晒场,为群众晾晒创造便利条件,利用一切可利用场所及设备,确保夏粮颗粒归仓,保障粮食安全。
临潼区是陕西省十大粮食主产区之一。2023年,临潼区夏粮面积55万亩,是西安市粮食生产第一区。目前已进入成熟期,正逐步开始收割。
麦熟一晌,龙口夺粮。“针对降雨多的地方,特别是地势低洼、有积水的地方要及时排水降渍,为天晴后机械抢收创造条件、争取时间。”为最大限度降低连阴雨对小麦造成的损失,临潼区千名干部包联一线保“三夏”,临潼区农业农村局也积极响应,选派60余名农技人员成立6个工作小组,组织群众抢排积水、抢抓田管、抢时收获、抢晴晾晒,降渍涝、降损失,防病虫、防霉变,减少产量损失,确保颗粒归仓。
“为了全力守护粮食安全,我们强化技术支撑,在服务上关口前移,线上线下突出重点指导种粮大户做好小麦后期管理。”临潼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刘军鹏介绍,临潼区根据小麦生育期监测资料、当前气象条件及本区域地理信息,综合分析研判在田小麦收获期,把每一亩小麦的抢收计划落实到村、到户、到人、到机、到时间,全力以赴争取颗粒归仓。
“我们制定了渭河北灌区应急预案,对未成熟的麦田抓紧制定具体田块的叶面喷肥增粒重以及详细的夏收计划,对已成熟的麦田及时对接区农机管理站,加强农机组织调配和全员作业,千方百计减损保收。”刘军鹏说,为做好抢收工作,临潼区备足农业机械。“三夏”期间,全区投入各类农机具5065台套,其中:拖拉机1392台,小麦联合收割机1011台,播种机械2662台,投入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6万千瓦,发放跨区作业证1031份,确保全区小麦颗粒归仓,丰产丰收,确保48万亩夏播作物抢墒早播、种足种好,为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临潼区还强化服务保障,成立了“三夏”农机工作领导专班,明确责任分工,组建3个工作小组,深入生产一线开展安全检查督导;依托农机合作社,设立7个跨区作业接待站,并建立了临潼区农机跨区作业服务微信群,为跨区农机提供作业信息、天气预报、道路交通、收割信息及其它服务。
针对“三夏”期间可能出现的天气、油料、机具、配件及事故隐患增多等情况,临潼区落实“两桶油”农机用油优惠政策,协调辖区内中石油、中石化等14个加油站开通农机加油绿色通道,确保农机用油有效供给。在区内各农机销售企业、维修网点开展农机配件、维修质量打假宣传活动,要求各网点备足零配件,确保配件“三证”齐全,组建抢收抢种应急作业服务队10个,24小时为有机户提供零配件及维修服务。
“目前,临潼区共储备玉米良种130万公斤,化肥2500万公斤。小麦收获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利用田间墒情较好的有利时机,抢时播种,扩大夏玉米播种面积,适度增加种植密度,‘以秋补夏’,减少因灾损失,保障全年粮食生产收益。”刘军鹏说。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西南直播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8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qq.com